房地产业深度调整,也从供给侧提出了为人民群众建造“好房子”的客观要求。新京报资料图
(资料图)
据新华社7月27日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近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说,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落实好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措施。
这是继之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之后,对于政策调整的具体方向与内容,住建部的最新表态。次日,A股开盘房地产板块继续上涨,显示出市场对住建部这一表态“含金量”的认可。
在企业座谈会上,住建部的表态包括三方面内容,包括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工作;希望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中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最吸引市场关注,属于比较直接的楼市利好,如果这一政策在一二线城市被落实,将大幅降低居民购房门槛,对楼市成交有明显的提振作用。
所谓“认房不用认贷”主要是针对“认房又认贷”而言。后者指的是,就算在政策实施地没有房产,名下无在途贷款,但是有过房贷记录,其购买房产也要按二套房标准付高比例首付,该政策主要落地在一些一二线大城市,严重限制了换房改善群体的购房需求。
比如,某一线城市的购房者已有一套住房,要将之卖掉再买一套面积更大的房子,这时候哪怕购房者实际上还是只有一套住房,但这套房依然要按照购买二套房的标准承担比例最高达80%的首付款、房贷利率则高达5.25%。但若是优化该政策,购房首付比例最低将至35%、房贷利率可以降至4.75%。考虑到北上广房价总额巨大,“认房又认贷”实际上大幅提高了楼市入市门槛。
在房地产市场过热时期,“认房又认贷”作为一项限购措施对“炒房”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但时至今日,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房地产政策也面临调整优化,“认房不用认贷”作为政策工具箱的内容之一就被重点提出。这也符合“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精神。
但需要注意的是,“认房不用认贷”并非全国一刀切的新政,其实施仍要遵循“因城施策”。“认房又认贷”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各地楼市热度与价格差异很大,同一城市的市区与郊区差异也很大,比如像北京、上海两大核心城市,其是否要推行以及如何推行“认房不用认贷”,仍需当地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确认。
住建部还提到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等利好,但就力度而言,最重磅的还是“认房不用认贷”。按这项政策,换房者如果卖掉旧房,再按照低至35%的首付购买新房的话,还有可能释放出一笔多余资金用于其他消费。
这笔资金也可以视为楼市加杠杆的一部分,所以在楼市过热时期曾受到限制,而当下则要按“因城施策”进行考量。媒体统计,自2022年以来,已经至少有40个城市对“认房又认贷”政策进行了调整,目前,仅有部分一二线城市以及少量的三四线城市仍执行严格的“认房又认贷”政策。
“认房不用认贷”有助于激活房屋置换链条,对二手房交易量影响巨大,但就真正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国民经济,“促投资、稳增长、保就业”而言,新房的建筑与销售其实更直接。住建部在企业座谈会上表示,要稳住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两根支柱,对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要以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方向,大力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这显示出未来政策在从需求端刺激发力的同时,也正转向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强化科技赋能,提高住房品质,为人民群众建造“好房子”。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应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撰稿 / 信海光(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赵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