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
本报记者 王正喜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保护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为实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接续出台。
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校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月16日,就知识产权如何支撑高校科技创新,赋能地方经济发展,本报记者专访了徐州医科大学校长郑骏年。
记者:如何看待知识产权赋能高校科技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郑骏年:目前,高校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慢、数量少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高校的知识产权质量不高,导致转化价值低;二是高校科技创新与产业脱节,导致知识产权无法在产业中应用。有鉴于此,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鼓励高校师生瞄准“卡脖子”技术难题,提高知识产权质量,进一步通过转化来实现其商业价值,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激励机制和动力源泉。
近年来,高校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管理能力,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徐州医科大学积极服务“四个面向”,关注市场,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托政府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校政企合作,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体系,在知识产权赋能学校科技创新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成立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领导小组,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积极培育相关人才,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及运营团队。邀请徐州市知识产权局专家对科研团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和高质量专利挖掘意识,在知识产权赋能科研创新工作中不断取得新进展,2023年上半年,我校专利转让金额已是2022年的两倍多。2021年、2022年先后获得两项徐州市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2023年获得省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高校。2022年学校被评为徐州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
记者:徐州医科大学有着大量高价值专利,如何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呢?
郑骏年:生物医药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徐州市政府列为重点发展方向。细胞治疗技术是生物医药领域最前沿,徐州医科大学在细胞治疗药物领域布局早、投入大,已取得了众多开创性成果,包括拥有我国首个CAR-T细胞专利、世界首例人源化CD19 CAR-T细胞治愈白血病、世界首例双特异CAR-T细胞治愈格林巴利综合征、全球首家免疫细胞治疗肿瘤通过AABB国际认证等。在“全人源”“双特异”“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国际先进,获批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核心专利26项,先后获批徐州市和江苏省“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项目”。由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徐州市经开区政府、科学家团队三方共同出资1.05亿元,建成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企业化运营的“细胞治疗药物研究所”,以促进细胞治疗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徐州经济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