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苏州
部分核酸采样屋被改造为“发热诊疗站”
居民在家门口
(相关资料图)
就能接受病情初步诊疗
并完成配药
网友纷纷点赞:值得推广
在发热诊疗站窗口前
居民们自觉按序等候
从接受全科医生诊疗
再到开具处方、完成配药
整个过程在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医生还会嘱咐如何用药
“体温超过38.5℃以上才吃
如果吃的话早1粒晚1粒”
当地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核酸采样亭改造以后
老百姓在家门口
就能够进行
简单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诊疗
还可以使用医保结算
此外,社区还完成
两间“发热诊室”的调试工作
将根据就诊数量启用
从12月10日开始
姑苏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陆续新增
31个“发热诊室”和“发热诊疗站”
目前,“发热诊疗站”采用
“一医一护”的服务方式
一位医生在诊室看病
一位药房服务人员
提供发药和结算的功能
负责人介绍
下一步,根据诊疗量的变化
诊疗站也会适当灵活调整
可能会增加为“两医两护”
或“三医一护”的服务模式
核酸小屋改“发热门诊”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屋能实现看病、拿药、POS机付款,还能刷医保。同时,北京多个体育馆搭建了简易发热门诊,浙江也提出,必要时方舱医院改建为大型发热诊室。笔者认为,核酸小屋、方舱医院新的“打开方式”,既是新形势下的资源再利用,又提供了分级诊疗的新思路。但是,防疫“新十条”发布已近半月,这样的尝试却凤毛麟角,凸显了个不少地方主管部门普遍的应急预案缺失。防控政策调整后,人员流动增多,多地出现发热药品脱销、发热门诊人满为患、快递外卖半瘫痪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符合流行病学规律,实则是缺少“有形的手”来宏观把控。疫情防控新阶段,呼唤更多应急方案快速出台。疫情三年了,政府部门理应建立一套完备的快速反应机制,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比如数月前就有讨论,如果全面放开,出现医疗资源挤兑怎么办?也有不少人呼吁,阳性患者应居家自行隔离。现在很多担忧或建议已成为现实,有的地方政府已经做到了未雨绸缪临阵不慌,而有的地方政府的应对却显得捉襟见肘。应急预案,应尽快保障药品科学配置。当下,公众情绪焦虑,普遍囤药,医药资源紧张。其实,大可科普公布更多种类的药品,并加紧调运。举例来说,可以组织采购除连花清瘟、布洛芬之外的药品,对点投放,并优先供应特殊群体。“双节”临近,返乡潮到来,农村偏远地区的供药尤其不能断档。政策制定需要考虑“他山之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如前述对核酸小屋、方舱的改造经验,就值得借鉴。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防疫政策优化,有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又有香港地区的现成参照,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病毒愈加狡猾,经济亟待重振。笔者呼吁,各地要尽快出台更多方案、尽快落实到位,在感染高峰期到来之时,以铁铸的防线阻挡病毒冲击波。编辑:王晓帆审核:李明明 李天慧监制:陈斌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顶端新闻客户端
推荐阅读
·展现新时代发展改革新作为 奏响现代化河南建设最强音——中宏网河南2021年工作回眸中宏网河南核心业务
中宏网服务河南发展改革工作受肯定中宏网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的中央新闻网站,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信息以及重要方针政策、法规条款的新媒体发布平台,中国宏观经济领域智库专家论道的首选地,全面展示和提升国家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