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奥密克戎致病性已大大减弱,但今冬疫情流行形势依旧严峻,预计持续三个月左右,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那么,在使用口罩、服用药物、居家消毒等各个日常防护环节中,容易出现哪些常见的误区?
↓↓↓
(资料图片)
误区一:口罩必戴N95,或者戴多层口罩效果更好?
日常情况下,无需过度防护,使用普通口罩即可。正确佩戴合格的医用外科口罩,一个就能达到很好的防护效果。多个口罩叠加,很容易造成佩戴不当,反而影响口罩的密闭性,降低口罩防护效果,也增加了空气通过的阻力,降低了透气性。
误区二:冠状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因此不能开窗通风?
虽然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但病毒传播需要载体比如飞沫,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戴上口罩的原因。因此,开窗通风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室内空气消毒最有效简单的方法。
专家建议,在做好个人保暖的情况下,一般居家环境冬季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15到20分钟为佳。
误区三:免洗手消毒液效果更好,多种消毒剂消毒更彻底?
免洗手消毒液含有杀菌成分,有一定消毒效果,但消毒成分往往有刺激性,很可能造成皮肤过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用流水洗手,配合使用肥皂或常规洗手液,按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即可。
另外,居家环境以日常清洁、通风为主,不需要每天都使用消毒剂消毒的。
在消毒过程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一定要按照标准的浓度来进行消毒,并且远离火源,类似电器消毒应断电,待其冷却后进行擦拭。二是千万不要将消毒剂混合使用,比如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就会产生剧毒气体。
误区四:自己无症状,能提前用药物预防?
目前没有证据支撑药物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专家提示,“吃好、喝足、睡饱,提高免疫力才是王道”。
吃好,就是水果蔬菜要均衡,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蛋白。
喝足,就是饮水量可以比平时多2-3倍,加速体内毒素排出。
睡饱,就是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免疫细胞更有能力杀灭病毒。
误区五:服用多种药物可以好的更快?
如果发烧了,体温在37.5℃~38.5℃之间,优先选择物理降温。当体温升至38.5℃以上时,可以选择退热药,对于一般无基础疾病人群,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选择其中一种即可。
退热药不是吃的越多,退热越快,如果超量服用或者叠加多种退热药,肝脏或其他脏器可能受到损害,因此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和咨询医师、药师后服用。
退热药一般使用不超过3天,如果症状仍未缓解应及时就诊。
误区六:在症状缓解后,需要继续吃药巩固疗效么?
新冠用药中,绝大部分是对症用药,若不舒服的症状缓解好转了,就应该适时停止使用这些药物。
误区七:感染新冠后,一天要喝5升水?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24小时内喝水量达到3、4升以上,可能造成水中毒。
水中毒,又称为稀释性低钠水症,指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喝水要适可而止,而不是无限制饮水,一天喝两升左右温开水较为安全。对于慢性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合理控制饮水量。
误区八:没有症状也拿电解质水当水喝?
对于普通人来说,从食物中获得的电解质以及日常饮水等就能完全满足每日身体需求,不需要额外补充,没必要特别购买电解质水来喝。
如果是因为生病发烧、咽喉疼痛等症状影响了食欲,导致进食量少,或者存在出汗多、腹泻、呕吐等情况,是可以通过喝电解质水来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的。
有肾脏疾病、尿毒症、心脏病等疾病的人群,最好先咨询医生,不要随意饮用。
误区九:可以在室内大量喷洒酒精消毒?
医用酒精可以直接用于擦拭门把手、桌面、电梯按钮等,不应大量喷洒于空气中或身体上。要避免在相对密闭的较小空间内,大量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要避免明火,切勿靠近厨房灶台等热源。
误区十: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以预防新冠?
维生素C不可过量服用,正常情况下,通过平衡膳食就能获得充足的各类营养素。
如,200克新鲜草莓或200克西兰花,就能满足18岁以上健康人群每天推荐摄入维C含量(100毫克)。
长期过量补充维C,可能带来尿路结石、尿酸升高、痛风等方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