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营商环境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近年来,全省各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下同)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聚焦补短板强优势,全省营商环境近四年呈现连年提升态势,全省营商环境能级整体跃升。各省辖市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对标全国一流水平,坚持寻求问题最优解,探索出一批市场主体认可、实践证明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一些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继2019年河南省首次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后,为进一步发挥全省各地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示范带动效应,形成全省比学赶超、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今年再次汇编印发了《2021年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汇编》,全面系统梳理了189项具体的改革举措,其目的为促进各地区相互学习借鉴,推动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切实带动省内各市跑出营商环境的“加速度”。
近年来,河南省持续推进全省一体化信用平台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打造“1+3+X”智慧信用服务体系。即以省信用平台为智慧中枢,构建智慧共享、智慧监管、智慧应用三大服务体系,实现与50多个部门审批业务系统互通共享,支撑金融、交通、跨境贸易等“X”个重点领域落地更多信用服务应用。截至2021年底,河南省信用平台归集数据累计突破125亿条,居全国第一。
推行信用承诺制,助力“放得开”
以“简政放权”“减证便民”为目标,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深入开展审批告知、证明事项告知、容缺受理等信用承诺制。率先建成全省一体化信用监管系统,全流程嵌入省市县三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以及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省内大件运输许可审批等部门审批系统,实现“核查信用—作出承诺—践诺跟踪—违诺追究”的信用承诺闭环应用。累计归集审批告知型、容缺受理型等2020万条信用承诺信息,并关联到主体名下,在“信用中国(河南)”网站上查询公示,接受社会广泛监督。通过推行信用承诺制,既有效提高了审批效率,又大幅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开展信用综合评价,助力“管得好”
不断完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系统功能,持续优化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截至2021年底,完成237万多家市场主体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并通过一体化信用监管系统,及时将评价结果推送至各行业主管部门,支撑监管部门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施行差异化监管措施。对信用等级高的市场主体,实施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激励措施,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信用等级低的市场主体,在日常监管中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依规增加监管频次,提升监管效率。
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实现“惩得严”
通过一体化信用监管系统,提供在线查询、系统融合嵌入、客户端小程序等多种实施方式,为失信联合惩戒工作提供信息化、规范化、系统化保障,推动失信联合惩戒落到实处。截至2021年底,信用联合奖惩服务已全流程嵌入53个部门(行业)单位的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173个业务系统,实现信用自动核查、措施清单自动推送、奖惩结果自动反馈等闭环应用,累计信用核查4328万次,涉及惩戒对象18万多个,惩戒案例反馈20万多条,建立了“逢办必查、逢批必查”的联合奖惩机制。
推进信用惠民便企,实现“服得优”
一是不断拓展惠民场景,创新开发“信易游”“信易行”“信易阅”“信易医”等9类22个信用场景,累计提供便利优惠服务100余项,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感。二是持续创新便企举措,为信用等次高的企业提供容缺受理、简化程序、优先办理等便利服务措施。全省6800多个守信激励对象在项目审批、资质审核、招标投标、财政性资金安排等1.4万件事项办理过程中享受“信用有价”带来的改革红利,切实增强办事企业群众的获得感。三是接力开展“万人助万企 信用助发展”活动,通过主动告知信用修复、精准推送信用政策、主动提供公共信用产品三大惠企举措,累计帮助近2万家企业纠正失信行为,100余家企业完成修复后顺利参加招投标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失信主体守信意愿,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力。
自实施信用监管治理体系改革以来,河南省深入开展配套制度政策研究、行业信用监管示范创建、政务服务信用承诺、信用联合惩戒等系列工作,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成效显著,实现监管效能显著提升、企业经营成本大幅降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诚信氛围持续提升。
编辑:杨芳媛